您好!欢迎访问极悦娱乐-极悦平台注册「畅享高质量游戏」官方网站!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中医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各类中医相关的操作不再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科、康复科”,而是在各个专业科室、大小诊所都有分布,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其感染风险经常被忽视,中医相关的针灸、拔罐等诊疗操作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
1.2012 年浙江温州永嘉瓯北某私人诊所由于违规操作,造成 10 余人因针灸治疗发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社会舆论和大众关注,影响恶劣。
2.2018年52岁的朱女士因感觉肩颈部酸痛僵硬,接受“拔罐排毒”治疗后挑破水泡,发生细菌感染、高热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3.2019年河南杞县一诊所因针灸治疗致200余人身体感染溃烂,115人感染「脓肿分枝杆菌」,事件持续引起社会关注。
4.今年10月,福州一名男子因针灸造成胸椎硬膜外多处脓肿形成,险些截瘫。
类似此类事件还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事例都能被很好的发现和记录,一些机构不具备无菌操作条件和器械消毒灭菌能力却能随意开展创伤性项目,这其中的感染风险就可想而知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令人烦恼的中医相关的技术的感染风险防控。
针灸、针刺相关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流项目,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类,虽然样式五花八门,但忽略掉手法的细节,基本可以分为两类:1.仅刺破表皮;2.刺入皮下浅表或深部组织。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种,主要涉及两处风险:1.操作者的消毒技术和无菌意识;2.针具的灭菌。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里面明确要求:皮肤消毒方法是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2遍,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微创治疗≥15cm),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消毒剂待干后再施针。皮肤穴位消毒,一般常用75%乙醇(或《技术规范》推荐的其他皮肤消毒剂)棉球或棉签消毒施针穴位,消毒棉球或棉签应一穴一换。消毒前后注意手卫生。
然而实际操作中,中医大夫对于精妙的针刺手法往往更感兴趣,而对手卫生、消毒技术和无菌意识却要淡漠的多,下面的画面想必你并不模式——中医大夫仙气飘飘的来到患者身边,好似华佗在世、弥赛亚下凡,他与患者亲切的握手、交谈,热情的引导患者躺在尚存体温的布制床单上;他扭身洗了洗手,擦擦白衣,潇洒的从左侧衣兜中拿出一包开启的棉签,从右侧衣兜里拿出一板满是折痕的针灸针,随手从取来旁边开启的酒精;一切就位后,他左手消毒、右手施针,消毒似蜻蜓点水、韩信点兵,施针则手若惊鸿、身似游龙,消毒、施针、拔针,过程似击鼓传花、高山流水,医生看得赏心悦目,患者起身连连叫好,事毕,只剩站在一旁的感控专职人员,看着治疗盘里三两根棉签和几十根针灸针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暗付:上个月刚给你们反馈过,这个月还得来给你们培训!
因传统的操作习惯,特别是较多穴位的针灸施针时,一个棉球或棉签消毒多个穴位、未达作用时间、未等干燥立即施针是中医治疗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充分的皮肤消毒显然会增加了皮肤感染的机会。
《针灸后皮肤软组织分枝杆菌感染》这篇文章,总结了2003年-2014年更够检索到的有关针灸后皮肤分支杆菌的文献,最终统计病例276例,其中暴发4起,涉及病例237例极悦娱乐代理,散发病例39例。韩国、中国、加拿大是发生暴发的主要国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1起,其余暴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17例。散发病例没有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进行描述。引发感染的分枝杆菌有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暴发1起,涉及59 例,散发病例3例)、化脓性分枝杆菌(M.absessus)(暴发3起,涉及病人181 例)、马赛分枝杆菌(M.massiliense)(1例)、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嗜 血分枝杆菌(M.haemophilum)和龟分枝杆菌(M.chelonae)。造成暴发的原因有「共用针具、针具复用、共用液体、复用针具消毒不达标、 治疗仪器不消毒、消毒液失效」等。
实际工作中,大批量的病人需要治疗,每个患者少则几个多则十几甚至几十个穴位需要治疗,而规范对于消毒的要求基本相同于注射操作,非常难以执行(但其实刨去注射进体内的药液,针刺治疗与肌肉注射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而在操作过程中,施针者可能会多次移动站位,协助患者调整,会产生多次的手卫生和皮肤再次消毒的指证,然而医师的无菌操作意识却同样薄弱。
而对于针具的管理,虽然现在许多医疗机构均使用一次性的针刺器具,但是因针刺治疗诊疗双方的人员流动性极大,医务人员能够从一个保管良好的区域精确的每次拿取一次治疗用量的器具,这非常困难,从满是药渍药粉的白衣兜里掏出「无菌」针具屡见不鲜,更不要说那些多学科会诊的「游击队」们,笔者在日常督导中,曾在会诊医生的出诊箱中发现了破损的针灸针。
中医治疗中,非针刺类技术通常作为辅助技术或保健技术使用,也经常穿插、联合于针刺类技术,这里我们仅讨论不夹杂针刺类技术的、仅以压力、温度等物理手段刺激身体的治疗手段。以下我们统称为非针刺类技术。
拔罐、刮痧等技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属于有创性较低、感染风险较少的一种诊疗手段。但是近年来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皮肤破损、血液体液污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多年以前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位先生去一家中医诊所拔罐治疗失眠,这位『医生』告诉他,要找准穴位连拔七天,于是这位先生每日前去,导致皮肤溃烂、感染,最终因脓毒血症急诊住进医院。
因为非针刺类技术相对简单,技术难度低,开展容易,种类繁多,也造成了此类技术的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开展,造成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而在《上海市中医诊疗相关感染预防控制现况调查》中,对拔罐类器具处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医疗机构仅使用擦拭的方法对罐体进行消毒处理。
而在《中医拔罐罐具在不同皮肤状态下感染风险分析及目测法对罐具感染风险的效度分析》文章中,作者对拔罐后罐体被血液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治疗区域皮肤有痘、疖、痈等患者罐体血液残留率高达60%,而皮肤完整者也有0.83%。
而类似如下这种多种中医类技术掺杂不规范使用的情况最终导致皮肤甚至血流感染的,其实也非常多见。
中医技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手段,或因文化原因或因认知原因,无论医生患者对其中的交叉感染风险都缺乏关心,国内对于中医技术治疗后的感染现状缺乏研究和长期的监测,中医治疗后感染的个例,大多是来源于新闻的报道,病人也多来自于小诊所,而鲜有对正规医疗机构的相关病例报道和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我们目前对于规范、理想状态下开展的不同中医诊疗技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量化感染风险仍然一无所知。
对于中医的感控风险,多数人的认知可能仍然是「传统疗法感染风险较低」,但传统疗法之中,并没有融入近现代才出现的消毒技术或无菌技术,中医感控现状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创新思维:打破常规管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医院战略管理水平
被查!深圳多家口腔门诊部、医院存在重复收极悦娱乐代理费等违法行为
病房里的“亲情”服务
3起医院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公布
改善就医感受第一轮“十佳”案例!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附近的医院?
各国医患纠纷处理不同:美国禁医闹日本多和解
极悦娱乐代理【医院实战案例交流】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双轮并驱”赋能公立绩效管理从数量到价值提升
【遴选案例分析】医院改革促高极悦官方正版官网质量发展
国家级优秀案例!太和县人民医院获评2023年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河南灵宝:点亮法治底色 绘就平安画卷
负债率超246%!多家医院破产、倒闭…
约“会”大咖 『 HCDE 』综合医院新建、改建策略与案例分析论坛极悦娱乐代理